首页 分支机构 肿瘤罕见突变诊疗专业委员会
肿瘤罕见突变诊疗专业委员会
发布时间: 2023/12/02 文章来源:本站

我国肿瘤发病和死亡人数逐年增高,随着精准化和个体化治疗的理念逐步深入到各类肿瘤的临床诊治中,相比常见基因突变,由于罕见靶点的发生率较低,对其关注不够。罕见突变型肿瘤的诊疗一直存在困境,对现有的治疗措施疗效差。因此,对于那些肿瘤的罕见突变的认识和治疗仍需要更多的关注和重视。

目前对于肿瘤罕见突变的认知尚浅,从现状看,罕见突变的患者处于零散分布在不同地区、不同医院,很难将这部分数据集中进行分析,而省内目前尚无有关学术组织将肿瘤罕见突变的患者进行整合分析。随着对基因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,对肿瘤的“本质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越来越多的罕见突变被人们认知。在此背景下,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罕见突变诊疗专业委员会于2023年12月2日在南京成立,全体委员69名,来自于江苏省各市医院、高校和企业,成员的专业覆盖临床以及基础研究,是一支覆盖广、专业知识水平高、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综合性队伍。选举江苏省肿瘤医院沈波教授为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,刘凌翔、邹征云、王锐、茆勇、吴小进、袁渊6位同志为副主任委员。

肿瘤罕见突变诊疗专业委员会融合南京医科大学、中国药科大学、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在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,整合多方资源,推动学科融合,大力建设与推广肿瘤罕见突变治疗规范化、标准化的诊疗理念,建立肿瘤罕见突变治疗的监测及评价体系,实现肿瘤罕见突变治疗优势人群的筛选,为个体化肿瘤罕见突变治疗提供标准和指导。专委会依托《东部肿瘤罕见突变联盟》、《肿瘤罕见突变资讯》平台,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会,定期开展肿瘤罕见突变的专题讲座和罕见靶点大查房,通过对患者招募和病例注册的方式,对临床上肿瘤罕见突变的病例进行实战讨论,提升临床疾病诊疗思维,带动区域肿瘤罕见突变诊疗水平发展及提高。通过《肿瘤资讯》媒体平台开展多渠道合作,积极扩大活动受众面。专委会可以结合MDT团队力量,整合外科、内科、介入科、病理科、影像科以及放疗科等医疗资源,利用医院完善的流程体系,对罕见突变患者进行相对集中的诊疗和双向转诊,特别是那些尚未深入研究的情况时,需要进行讨论,以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,以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带动作用,提高对罕见突变肿瘤综合诊疗能力。同时有效利用NGS检测技术,更准确寻找肿瘤的罕见突变,为患者带来全程一体化管理。另外,专委会通过不同学科间的集思广益,共同深入研究罕见靶点,全力解决罕见突变患者“难病更难”的诊疗困境,推动肿瘤罕见突变学科进展和肿瘤精准诊疗发展,提升广大同行医生肿瘤罕见突变诊疗水平,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,为国家医疗事业添砖加瓦。

 

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罕见突变诊疗专业委员会

第一届成员名单

 

主任委员

沈波(江苏省肿瘤医院内科主任,主任医师,教授,研究员)

 

副主任委员: 

刘凌翔(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,主任医师,教授)

邹征云(南京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分院副院长,主任医师,教授)

王锐(东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副主任,主任医师,教授)

茆勇(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,主任医师)

吴小进(徐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,主任医师)

袁渊(江苏省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,副主任医师)

 

常务委员:(按姓氏拼音排序)

陈洪华、陈苏蓉、陈亚楠、戴跃进、郭安峰、韩亮、吉亚君、李伟、沈华、侍方方、舒坚、武文娟、杨磊、雍红梅

 

委员:(按按姓氏拼音排序)

曹主根、陈果、丁宁、丁昕、董珉、董志成、杜牧龙、方成、房新建、符炜、葛晓松、贡其星、郭卿、郝利平、何玮玮、何学军、黄华、黄明德、李小优、李亚星、李燕、梁伟、刘国建、陆玉峰、毛海燕、苗慧、闵海燕、倪苏婕、蒲嘉泽、沈冬、滕钰浩、万莉、王晋秋、王康、王琳、王梅娟、王琦、王琼、王自全、吴志伟、谢丽、于韬、曾赟、张燕、周小月、周益琴、朱亚军、庄秀芬

 

肿瘤罕见突变诊疗专业委员会活动剪影

 



返回列表